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固定底板的柱状发热体、套在柱状发热体外的且固定在固定底板上的外壳,柱状发热体包括发热丝、浇注在发热丝外的导热体,其特别之处在于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水导入构件及蒸汽导出构件,外壳内设置有连接在水导入构件上的软管,在柱状发热体内设置有U形管,U形管的两端口穿出柱状发热体的底板外,外壳外的蒸汽导出构件通过管道与U形管的其中一端相连通。
外壳内的蒸汽导出构件处设置有水汽分离器,水汽分离器包括连接在蒸汽导出构件处的带有穿孔的容腔,将容腔穿孔遮挡的帽状物,帽状物连接在外壳或者容腔或者柱状发热体上。
工作时,水从水导入构件喷入外壳内的柱状发热体上,在高温下,水迅速转化为高温蒸汽,并通过蒸汽导出构件、管道导入U形管内,经过二次加热后通过U形管的出口再供应给用户。由于设置了包括带有穿孔的容腔、帽状物,这样,蒸汽就不能直接通过穿孔、容腔导出蒸汽导出构件外,只能绕过帽状物的外缘,才能进入穿孔,在这过程中,蒸汽中的水滴就不容易随着蒸汽带出蒸汽出口外,采用U形管进行二次加热,一来可增加蒸汽的温度,提升蒸汽的压力,二来,能有效地消除蒸汽中所残留的水滴 ;水导入构件及蒸汽导出构件设置在外壳的顶部,这样,水蒸发成蒸汽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垢就容易被蒸汽所携带,通过蒸汽导出构件、管道、U形管喷出,从而有效地减少装置内所沉积的水垢,有效地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水导入构件设置在外壳顶部一侧的柱状发热体顶面的上方,柱状发热体顶面设置有弧形围堰,外壳内所设置的水导入构件上的软管直达弧形围堰的外侧。
水导入构件设置在外壳顶端后,当本装置倾斜,使喷水沿柱状发热体顶面流通,由于顶面的发热面有限,水就不能获得足够的热能而瞬间全部蒸发,导致蒸汽中含有大量的水滴,采用弧形围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弧形围堰的作用下,水只能往下面的柱状发热体身部流动,从而在身部大加热面积的作用下,短时间内就能获得足够的热能而瞬间蒸发,从而有效地减少蒸汽中所含的水滴。
在固定底板的下面正对着外壳水导入构件处设置有温控器固定台,温控器固定台四周设置有凹陷区,温控器固定在温控器固定台上。
已有技术由于温控器固定位置附近的固定底板与其他部位的底板的厚度是一致的,这样,底板上所存有的热能比较多,当蒸发器内的温度因断电而下降到不足以迅速蒸发蒸汽,需要重新通电时,由于底板的热能没有及时散发而导致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从而使温控器不能准确及时地探知蒸发器内的实际温度,导致不能及时控制供电,使喷入的水不能全部转化成高温蒸汽,这样,生产出来的蒸汽就含有大量的水滴而不能使用,采用上述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温控器固定台四周设置有凹陷区,可有效减少储热物质,使温度能及时降下来,在固定底板的下面正对着外壳水导入构件处设置有温控器固定台,可利用导入的水将该部位降温,以便该部位的温度能及时反映蒸发器内的实际温度。